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这学期我们要学会主动思考,创新工作,朝着减负增效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就是:在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融合——微课
一、融合式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有人环境”。而融合式探究将直接指向学生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融合式探究:是指依托学习场域的拓展融合、学习内容的整合融通、学习主体的弹性组合以及线上线下学习的混合,让学生经历新的学习活动,积累新的学习经验,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融合式探究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的内容、场域、资源、思维参与、技术融合等影响探究的有效性。融合式探究的探究内容可以是同一学科不同概念的整合,也可是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探究方式不再局限于实验,要将观察、测量、阅读、讨论、调查、考察、种植、饲养、工程技术等纳入探究实践范畴,要将线下与线上结合;探究资源方面一是将探究场域从教室拓展到校园内外,让社区、科技馆、大自然、网络等支持学生探究,二是指导人员从教师拓展到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人士等;探究主体则进行弹性组合,既可独立探究,也可是班级内、年级内有共同兴趣的人员组成学习小组,还可是不同年级学生的混龄组合,甚至是通过社区、网络等与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小伙伴组成学习共同体。
2、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备课发生的变化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本质上聚焦“两变两不变”。从自主教育角度思考,“两变两不变”具体指改变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之目标不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目标不变。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其在老师的引领下,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辨”能“思”,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进一步感受自身的价值。我们的备课要从信息化出发,看看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是否可以穿插进一些信息化的手段,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学习时,能够通过我们给予的资源包自主学习,
3、教师发展
所有教师要主动、积极的进行论文写作。学期结束上交一篇有质量的论文,积极参加教海探航等论文评比活动或发表论文。同时对照上学期自己写的三年发展规划表,尽量去达成自己所写的目标。抓好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通用素养。 同时在能将信息化手段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常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