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秋迎冬,橙黄橘绿之时,在市、区教育局的组织下,我与常州市另外三位校长、一位德育主任一起代表江苏常州参加了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修中心组织的骨干校长跟岗培训。我们一行五人来到了古老而又年轻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和成师附小零距离亲密接触两周,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充满儿童立场的校园环境;阳光自信,乐学健谈的学生群体;自主奋进,乐研卓越的教师队伍;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一校两区五分校。是什么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我们寻根溯源,解密“111”。
一、立德树人——培养“每一个”的公民意识。
成师附小办学理念是“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理念在德育中生根。构筑公共生活,培养“每一个”的公民意识。学校在“只只雏鹰竞飞翔”的德育理念下,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式,充分拓展生活时空,让学生过有质量的校园生活,开发了培育未来人素养的小公民课程,构建了质量班级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培养公民意识。基于此,成师附小提出了他们德育工作的四个主张:眼里有人,眼里有每个人,在班级生活中着力,常态化实施。学校在“只只雏鹰兑飞翔”的德育理念下,通过扎实的德育课程建设,如:养成教育课程和小公民课程,直指学生良好习惯和公民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过着有质量的校园生活、有质量的班级生活。
构筑公共生活,培养“每一个”的公民意识。成师附小充分拓展生活时空,让学生过有质量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培养公民意识,着眼未来,实效显著,准而有力。
二、 主体学堂——关注“每一个”的生命成长
成师附小“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办学理念是在怎样的课程与课堂中滋养与落地的呢?带着探究与膜拜的心态,我们一行五人通过听课、听讲座分、享校长论坛和访谈,了解了附小从“情知课程”到“主体学堂”在不断传承与创新,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着力培养拥有“健康的身,聪明的脑,温暖的心”的附小学子。近年来,附小以“主体学堂”为抓手,积极研究儿童发展规律,探索出了“基于课标、立足本质、丰富课型、学科整合、提升素养”的思路,成效卓越。
初探主体学堂印象一:目标精准、内涵丰富。体学堂的目标是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落地课堂,也就是从梯田式转为圆桌式,从单向问答转化为多向交流,从教师讲转为学生学,从单一教转为多维学。
初探主体学堂印象二:特征凸显、价值取向聚焦。主体学堂既能全面关注学生,又强调关注学生个体;既关注教育活动中个体的现实状态,又关注“主体”长远的生命状态,在实践中老师需要更多的艺术性和包容性,才能从认识儿童到发现儿童最后才能发展儿童。
三、课程架构——发展“每一个”的学科素养
课程是引领学校发展、落实办学思想和目标的平台,成师附小高度重视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学校根据“万类霜天竞自由”办学理念,设计、整合、开发了丰富的课程,基础课程涵盖国家课程和小公民课程(其中包含法制课程等4类);延展课程涵盖活动课程(其中包含学科拓展课程13种以上)和社团课程,形成了丰富的课程网络结构图。整合学科课程,发展“每一个”的学科素养。学校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构建起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的“三二六”课程体系。着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进行学科课程建设、教材解读、主体学堂等多项研究。
校本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品德习惯,发展兴趣和特长,培养合格小公民,在品德教育方面开设小公民教育课程,着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公民责任。根据不同年级的孩子设置不同的服务课程。
在我们跟岗期间,学校还迎来了全国体育教学研讨会,承担研讨的主题是体育课程的评价改革研究,学校体育课程实行“3+1+1”模式,每天坚持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强,体育活动和项目丰富多彩,特别是学校开发的篮球课程,把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相结合,实现了人人都有一个篮球,人人都会玩篮球,让孩子们通过爱上篮球运动来促进体育锻炼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1年历史,世界春秋,赤诚教育,追求卓越的精神在附小心手相传。百年长河,附小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行进,在历史的沙滩上留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足迹。这其中,有创业时期的艰难困苦,有开拓时期的躬耕不辍,更有发展时期的改革创新,而始终不变的,是附小赤诚教育、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这样一所看似朴实内在精致的学校,两周的学习远远不够,但愿我们已经窥一斑而见全豹,再次感谢常州市教育局、天宁区教育局给我们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一定将我此行所学“博取广收、取精用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