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新闻中心>>文章内容
丽二:借助“互联网+”,构建自主开放式课堂
发布时间:2016-12-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丽华二小


    2016128日,天宁区“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范式课例研究”活动在丽华二小顺利开展。

    首先由丽华二小吴周老师带来一节低年级识字课。吴老师紧扣低年级识字写字这一重点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创设生动情境,带着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准字音,并让学生在全景平台上将动物图片与名称连一连,后台数据及时反馈,教师在第一时间能得知学生的连线情况。在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和习性之后,吴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软件自主学习生字,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出来。而利用学习平台交互性这一优势让学生对所写的生字进行点赞点评,更是体现了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一种开放和互动。互联网环境和平台的运用,使得学生学习更加扎实而有效。

    第二节课是由延陵小学的范燕燕老师带来的一节五年级的阅读课《黄鹤楼送别》。课始,范老师让学生在平台中挑选有价值的资料来介绍黄鹤楼,资料的补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之后,学生利用平台中的在线词典功能查找“脍炙人口”的意思,充分地发挥了互联网工具性的功能。在理解诗意的环节,范老师让学生将诗意在文中划出来,并拍照上传,学生之间互相点击查看,方法的传授与评价的多元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开放。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后反思。丽华二小语文教研组长蒋晓燕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学校参与数字化研究的历程,讲述了本节识字课的形成过程与实践思考,对低年级词串识字的课堂教学范式提出初步的设想。

    接着,会场开始了热烈的研讨。听课老师均对执教的两位老师在互联网环境下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进行了肯定。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王老师认为,“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应立足于两个目标:一是语文性目标。吴周老师的课堂有情趣,有方法,多种形式传递识字规律,形象化地引导学生认识词语和事物间的联系。范燕燕老师的课堂板块清晰,学生自己读一读容易读错的字音,查一查字义,这样的课堂更开放。二是借助互联网达成语文目标。教师将技术、资源和教学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优化了课堂,增加了乐趣,促使技术由玩具到学具再到工具的华丽转身。王勤老师还对两位年轻的执教老师提出了期望,希望老师眼中有教案,心中有学生,让学生的活动在课堂中真正产生。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参与到开放、互联、互动的多元构建中,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