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像登山
——苏派名师教学流派观摩研讨学习心得之一
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
有幸走进孙老师的课堂,孙老师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大师。走进他的课堂的课堂,真切感受到了他的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
第一次坐在儿童诗的课堂,第一次亲近大师,发现:孙老师的课堂重发现。多发现孩子身上的特点和长处;孙老师的课堂重关怀。关怀出真情,关怀出效益,关怀出凝聚力;孙老师的课堂重激励。在激励中鼓舞孩子,在激励中鞭策孩子,在激励中培养孩子。充满情智的课堂以情换情,以智启智,情智交融。
孙老师的“情智课堂”,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小脸通红”个个孩子学生学习兴奋。“小眼发光”学生思维的大门开启了,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在品儿童诗字词的准确时,“小手直举,小嘴直说”孩子们全过程、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了。一次次启迪,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见、所闻。情智课堂追求让学生登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文化的高山。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家爱因斯坦对教学艺术曾做过高度评价“换起独特的表现与艺术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而孙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是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灵魂的洗涤,艺术的享受。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孙老师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读读诗歌,品品字词,议议字词,重读感悟,唤起内心的独特感受,走进诗歌的灵动情景。
教学过程是由环环相扣,一个个环节好比是一粒粒珍珠,而灵动的过渡性语言似连贯珍珠之间的红线。它把各个环节联接成为一个整体。
课堂语言设计孙老师游刃有余,留得适时的“教学空白”。让学生在问侯留“空白”处闪现智慧的光芒。一个动词的设计,把一首儿童诗不仅乐道于孩子的唇齿间,更驻进孩子的心间。
通过读孙老师的课,我发现孙老师是那样的循循善诱、严慈相济。对学生充满理解和关爱。孙老师的理念也将指引着我在三尺讲台上扎实地迈过每一步!
![]() ![]() |